此水果販,設攤於吳興街一四七之二號簷下,合營於詹大叔及李大嬸。詹父為果農,蒔草莓於大湖,另營農場於臺東,植果樹十餘種。去年荷月過望,適逢八八水災, 行潦川流,並懷山襄陵之水,挾山石泥堊而下,遭禍者無算,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除禍慘天倫,神人共悲,於果農者影響亦鉅,果樹遭沙石之凐,剩 者無多;果農睹瘡痍之景,歎者良苦。
詹承父業,兼鬻水果以貼家用,告吾儕曰:「鬻 水果者,必虧本也,於今市場之中,因臺灣農作成本增,故水果貴,生意慘澹,有羅雀之貌。」又詢其何以未建店面,而以設攤是賴,對曰:「此行為養家活口之 能,加之市場競爭,猶飢狼掠食,租賃亦不易,焉有餘資以購之?非有張英風、馳妙譽之想,於吾等小民,僅求鷦鷯一枝,但安本分足矣!」
近年經濟衰退、股市蹉跌,眾所拮据、謀生不易,故客源減,消費鮮少,如斯惡性循環下,於販售水果者,影響匪淺。青黃不接,苦歎物力維艱;蜩螗沸羹,方念堯天舜日。客源短缺,躉積之貨不消;政策不彰,俟河清平未極。
甫談客之好惡,嗟歎未息。詹者平生過半百,見人者眾,眾生百態,無一不覽,或殺價連連者,或剔三撿四者,不一而足。告予為販之箴言曰:「非好何種客,惟願消 費者即佳客!」,並謂:「夫地廣者人多,人多則流通廣,故泱泱大國之商,日累萬金,百貨集萃,汝等可至大陸謀之,當不困躓踣頓。」
李大嬸者,原居臺中五權路,現暫落址台北,因感於時代之變遷,兒女思維漸轉、需求漸增,生活漸苦,如是者云云。洋正與之相談甚懽,知其一女現於政大法律黌 下,洋正遂遺其繫以為連絡,抵掌而談,猶似鍾期再遇;慷慨贈荔,髣髴班荊道故。謂:「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林洋正。」
大吏公曰:夫市井之民,買賣僅求餬口,勞敝但能煖衣,兼以經濟環境非善,庶民消費漸鮮,因以俯仰者,漸覺困阨。而今之世,嘗謂經濟成長,吾私以為不然,彼乃 數字之浮變耳,無以示黎民之況。鐘鳴鼎食之家,貫朽粟陳;荷鑱誅茅之民,簞瓢屢空,是亦富愈富,貧愈貧也。此一訪談,多識於眾生百態,不禁嗒然,不知所云。
後記:選修史記,有興一覽不刊之作;仿杜列傳,無才可登大雅之堂。因緣際會,採訪吳興,多次受挫,終有一成。此乃所撰列傳,吾初為列傳,未諳義例,若學者視之,必徒堪哂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