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 楊慎
在遙遠的國中時期就讀過楊慎這闕《臨江仙》,這闕詞在三國演義的風行下廣為人知,然而作者楊慎卻不如他的詞一樣聞名於世。作品名氣大過作者的例子並不少,而一般人也無暇考究、認識揮毫成就不刊之論的幕後奇人。楊慎,以前我也不知其為何許人也,直至最近稍稍了解其背景後再回顧這闕詞,方覺此詞竟似他一生的寫照,也正是融入了作者淒涼、外戍的遭遇,方成就跨越時代的絕唱。
在遙遠的國中時期就讀過楊慎這闕《臨江仙》,這闕詞在三國演義的風行下廣為人知,然而作者楊慎卻不如他的詞一樣聞名於世。作品名氣大過作者的例子並不少,而一般人也無暇考究、認識揮毫成就不刊之論的幕後奇人。楊慎,以前我也不知其為何許人也,直至最近稍稍了解其背景後再回顧這闕詞,方覺此詞竟似他一生的寫照,也正是融入了作者淒涼、外戍的遭遇,方成就跨越時代的絕唱。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博南戍史,生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才華橫溢,明武宗正德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如此顯赫的家世及卓絕的才華,楊慎自然是平步青雲、前景熠熠。隨著父親楊廷和的退仕,有著深厚背景的楊慎挑起了朝廷鬥爭的大樑,楊廷和矗立朝廷數十年屹立不搖,楊慎自然有樣學樣,直到嘉靖三年左順門大禮議事件後遭絀,開始了三十餘年的輒數生涯。也因為投荒多暇,書無所不覽,造就了一個文學藝術大家。
《臨江仙》乃《二十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這闕千古絕唱道出後人思古的情懷,但又何嘗不是楊慎自身的寫照呢?秦漢爭霸,英雄輩出,然爭霸固難,官場鬥爭更黑,官場失利後謫戍數十餘年間,楊慎已然釋懷,是非成敗轉頭空,繁華轉眼僅是夢,不如當個魚樵笑談古今事來的逍遙。
官場如戰場。戰場,生與死寄身刀斧之間;官場,名與利坐收攻訐之後。然而官場的相互鬥爭、傾軋卻比戰場更加絕險,各種陰謀手段盡出,只為剷除異己;無限諂媚逢迎散盡,只為升官掌權。不得不由衷佩服古往今來更僕難數的官場高手,不知用了多少千變萬化、推層出新的手段,只為立足官場、只為掌握權力,倘若把這些費盡心機、鬥爭的時間拿來做其他提升人類全體福祉的事,豈不更有意義?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當時的制度,科舉是翻身、當官最重要的管道,進闈場前讀的是四書五經,滿口仁義道德,是天下蒼生為己任;銓敘後魚肉黎民、斂聚錢財、只思晉升。當天下都視科舉為正途時,就算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聰明才子也不免屈服於大環境,當官後又怎有時間精進才藝,是故歷代狀元固然聰明絕頂,然而有文詞傳世者卻少有矣!
我一直深信「文章憎命達」,如果一個人前程似錦、平步青雲,他哪有時間去學習、充實,也哪有精力去思考更沉重的人生課題。也因此流傳於世的名作常為作者失意時所做,也只有失意之人才有卓絕的文藝才華。唐寅不順於科舉之途,故成風流才子,在詩詞書畫上留下絕世翰華,而楊慎應該也是這樣的人吧!楊廷和罷官辭去是因為臣服宦海數十餘年,他已看盡官場榮華醜敗,厭倦了官場,然而楊慎當時卻不明白,直到他謫戍雲南,從漫長的時間中學習到釋懷,緊握的拳頭甫放空,心中的層次已然提升。也因此,我認為這闕詞是他人生歷練的濃縮、是他坦懷後的心境,我也相信在未來不同的際遇咀嚼這闕詞的心情必然不同!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西江月》 楊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