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翠峯湖

車過宜蘭,一面是第次緩降的層層河階,一面是高拔至天際的巍巍巒岳,山與河之間,恆是此般融洽;車與路間,揚起倏然划過的激情,一動一靜 ,是分開陰陽玄黃的一筆,在風馳電掣中直入山中。

較之平地,一路近山隨著山勢起伏而有不同的風景,或朗日明耀,或暗霧瀰空,或芳草鮮美,或豎林顫顫,偶又見行潦不渟,涓涓而流,古言橫看成嶺側成峯,其實身在山中,所際遇者當是變幻無窮。路傍山勢如帶,載沉載浮於山嵐之間,霧靄繚繞,緣道行,忘路之遠近,除植被外,藏身其中的小動物們笑語呢喃,亦為訪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公路旁之猴

太平山這名字從許久前就已刻在我的記憶之中,到而今終有機會前來尋幽訪勝,順道探訪臺灣面積最大的高山湖翠峰湖。

這日初冬寒流前夕,山區多霧,一路以來也向是沐浴霧林之中。遠遠眺向翠峰湖,湖上雲霧繚繞,未能目睹一派開闊的壯麗湖景。湖畔朦朧,湖上映照的倒影也朦朧,放眼視野所見是這麼的真實也這麼的不真實。決定走走翠峰湖環山步道,體驗這霧林中的氤氳之感!步行於棧道之上,除了山林特殊的氣息外,霧氣的濕更增添了透心的涼意,碎步慢行又偶而碰上無意中觸目的額外驚喜。
奧陶紀苔園區
繞了幾條曲徑,過了幾處山石,放眼所見景象又截然不同。若說前面霧林給我的感覺是處仙境般的虛幻、儼然而不可褻玩之境,那麼步入的奧陶紀苔原區給我的感覺反是天真無邪的兒童齊聚嘻耍的樂園,近在眼前的苔癬就像是無瑕如玉的精靈,輕快躍動在山石、朽木、枝幹上,其上又伴有附生植物的著居,遠遠望去即幻化為心中所想相似之物,或猴或伏虎、或宮殿或敗墟,這裡不僅僅是綠意、生機蓬勃的樂土,也是想像生機盎然之處。
翠峰湖畔山區也是檜木群聚的地方,一如檜木千年屹立、守護山林的精神,縱使經過火蝕的白木林,雖是枯死白化仍然無畏地繼續守著這一隅。行未久,經過晴峰線油庫所改建的晴峰解說站,是山林中罕見的建築,昔日此區林木曾以索道運輸過山谷,幾十年後,這裡留下些敗殘的山地運材軌道以及當時運輸林木的人們無意間留下的種種足跡
木階旁之菇

漸行漸近環山步道的出口處,點綴在左右林中的一點點嫣紅吸引了我的目光,看解說牌知是被稱為山中火樹的巒大花楸,這點點的紅如此不違和地穿梭林間,不是叢聚反而更令人禁不住四望玩味、珍惜這林中的點點珍瓏。

隨霧而來、伴霧而去,下午的翠峰湖畔又是雲蒸霧繞。不曉得的是雲霧中巧遇的種種,是浮生半日閑,抑或只是夢幻掠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