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研究魔術方塊的解法,是我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當時初入臺北市讀書,深深感受到頗多新奇的玩意。那時魔術方塊在班上蔚為風行,不管上課下課,人手一顆魔術方塊轉啊轉,任六種色彩在雙手間運轉。到現在,我不記得當時重巒疊嶂般的上課內容,卻記得魔術方塊恢復原狀時的喜悅以及同學間互相討論解法時的光景。不過當時大家學習解3X3X3魔術方塊,最終目的是恢復原狀,多數人並未潛沉於速度的練習上,因此,魔術方塊大概在班上也就大概盛行了一兩個月左右又回復到原來的橋牌班級。
後來我的魔術方塊贈與他人,便再也沒有再碰過。事過九年,第一二層看著花色還解的開,然而第三層解法是忘得差不多了。上網搜尋解法總覺得與當時使用的方法不太一樣,試轉了幾次總有不太順手違反小腦的感覺。慵懶如我,墮學新方法,故而決定回憶之前高一時解魔術方塊的公式,也慶幸小腦記憶還在,錯誤嘗試了幾次,終於部分找回當時的那份熟悉感。
3X3X3第三層:
一. 十字:先右轉前面再↑←↓→
(這個我真的想不起來當時學哪種公式了,還好現在都google得到)
二. 換邊:↑←↓←↑←←↓
對的邊塊對準自己,其他三邊塊逆時針轉
三. 換三角:(↑↑)
←↓→↓←↑→↓
固定右下角,其他三個角塊順時針轉
四. 轉角:↑←↓←↑←←↓ ↑→↓→↑→→↓
固定右側兩角,左側兩角上順時針下逆時針轉
今天寫了這篇文章,除了紀念當時那段玩魔術方塊的時光外,也想把當時使用的公式解法做個紀錄,好讓以後回首拾起魔術方塊時,能夠更快速的靠小腦記憶回憶這塊塊方格間的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