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日斜雨霏霏大致構築了冬季臺北的印象。
落雨中遠望大學時曾拜訪過的十三層遺址與後面的黑金剛大山,印象遺址中間或霑染斑斕的金屬廢液,是彼時淘金歲月漸趨凋零的無語見證。曾幾何時,淒涼的廢墟重新點上盞盞燈光,依傍山勢而成遺世而獨立的天空之城。
為處理金瓜石開採的礦砂,三毛菊次郎於1933年興建水湳洞全泥式浮游選鑛場。戰後臺金公司接收礦區繼續使用,1987年臺金公司結束營運,水湳洞選煉廠併入台灣電力公司,後棄置遂成廢墟。
十三層選鑛場遺址 |
多年前的十三層,當時還有屋頂的下層建築 |
依然摻雜鑛沙的溪流與後面的雞籠山(黑金剛大山) |
三訪這座山城,所聞略有不同。
觀那旖旎燈火千樹的毗鄰,是依山蜿蜒的門前巷弄;
思及淵渟石壁崢嶸的背後,是撒著金箔的悲情往事。
於是,下次再訪,便在於斜坡索道、三重橋與群山之間。
悲情城市 |
寂靜蜿蜒的門庭前小道才是九份褪去觀光色彩的模樣 |
著名景點阿妹茶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