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專版在吵PGY急診訓練的相關事情。究竟對PGY設定業績標準合不合理?其實已經有前輩以切身經驗做了很好的說明。看病比速度毫無意義,而是要在這一次的看診中盡己所能做到完善,那怎麼會要求初出茅廬的PGY達到一定的看診數量呢?
在不熟悉且高壓的環境下對學習效果來說大打折扣在所難免,也很多人因此會挑菜吃而影響學習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對病人的負責態度,若連基本的標準都達不到,那麼快又有何用?
連著幾天瀏覽精彩戰文,倒讓我想到一句常聽見的話「欲速則不達」,此句出自論語「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除了表面上的意思外,還能做何解釋?以下就來咬文嚼字吧!
在萬芳心外見習時跟過林主任,短短的一周中有機會看了一台瓣膜置換的刀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動刀前主任講說,他開刀不特別求快,只要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開著熟悉的刀,自然而然就快了,所以說計較每台刀的時間並無意義,況且還會有各種突發狀況及疾病的難易程度影響。
少時頗著迷於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及星海爭霸二,看高手的RP時總會一邊注視且讚歎著他的營運。遊戲中要如何維持不斷的產業升級、生兵,又要顧及經濟不枯竭,這需要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遊戲的目標是取得勝利;產業營運的目標是要獲利且能源遠流長。抽離遊戲也就像是顯示公司經營狀況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不同,不能只表面地注意單純損益表上的數字,因這偏短期目標,重要的是偏向長期的資產負債表,在各方面之間達到平衡才能讓公司生生不息地營運下去。(永動機觀念XD)
經營必須要看長期,這概念自然也能運用在其他狀況。回到這次PGY的業績問題,表面上業績量只是短期目標,並不能達到讓PGY學會這種病的處理,而PGY的訓練中,認真學會重要疾病的處理比起囫圇吞棗般的訓練更為重要。
那來看「欲速則不達」這句話,真的不能「速」嗎?我認為並非如此,做得快跟「欲速則不達」有些許不同且不會互相牴觸的。我把重點放在「欲」這個字。欲速,是心中求快、求快,這並不等於不能快。做事情時不心急,不求快,而是做得踏實,在多所練習後熟能生巧,在熟悉之後,自然就快了。只是這個快,是旁人所觀察到的快,是因為達(熟悉),才顯得速。
無論是在學習上或做其他的事,對於不熟悉的事情剛開始要先能鉅細靡遺做好,而「快」不須要出現在腦中,做的踏實、做的久,熟悉之後豈能不做得又快又好!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欲速則不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