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

An Emotional Disorder Student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簫聲低沉繾綣,勾起離人愁緒,卻往往忽略了離別的是人,幽咽的情感才是低鳴悄悄的伊始。 

服勤國中特教班一個情緒障礙學生要轉學安置至其他縣市,今天是他在這個學校最後一天上課,大概也是我最後一次與他碰面。例行跟車,早上在交通車上他不發一語,做為特教班功能最好的學生,不知他是不是真的意識到即將離開這份熟悉?或是對於即將別離的熟悉自怨自艾?

先來談談這個學生的主要問題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orders)。情緒障礙是個廣泛的統稱,包括ADHDAnxietyBipolar and related disorder……我對於兒童心智科不甚熟悉,雖知道屬於但他的行為卻讓我屢屢思及人格違常中的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這是一種屬於大人版的情緒問題疾病。三年多前在精神科門診曾遇到這樣的病人,當時聽老師說這類情緒問題其實並沒有對症下藥的治療方式,僅能在多種藥物中試試效果如何,最重要的反而是家庭、行為上的支持,需要有個真正關心他的人在身旁照顧他。

我從這學期開始帶這個學生上下學、跟課,情緒起伏不定是這個學生的主要問題,在班上成了燙手山芋。上學期就對他的行為舉止時有耳聞,諸如情緒暴躁時翻桌、攻擊同學、說謊及其他怪異舉動云云,當然這大部分是因為他無法控制情緒所造成。經過這莫約兩個月的觀察,這時間不夠長,不夠長到能妥善安撫、處理他情緒失控時的情境,卻也足夠我理解他無法控制情緒的困擾。

此學生出身於社會底層的問題家庭,家庭支持自是極度不足(或許這也是造成他情緒障礙的原因之一),且underlying disease autism(ASD)又更加重情緒問題,在諸多循環下造就我今日眼前的他。

對他而言,我知道無法完全苛責他情緒失控,也無法要求他完全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是他疾病的一部份。然而,我卻認為對如他一般可溝通的情障學生而言,建立他們的道德觀念非常重要,不能因為一時的情緒衝動就違反道德、法律,做錯事也必須處罰,只是要讓他知道這處罰原因何在。

就像不能期待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學科上表現有多好,我也不期待情緒障礙的孩子沒有誇張過人的情緒波動。但是如同學障需要了解最基本的讀寫算數而能在社會上存活,我也希望情障孩子能夠好好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另一個紓壓的管道,以及盡量不要影響到其他人。

情緒,自是人人都有,端看有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工作而達到疾病的程度。曾有辦公室同事說我脾氣好像不錯,聽到後有在深邃的異度空間逡巡的感覺。我的情緒是揉合醫學的直率與文學的浪漫下的產物,在現在這麼一個優雅舒適的環境中自然鮮少有能激起我情緒波瀾的事吧!

我自認為離脾氣好尚有一段距離,心煩意躁時諸事不順的感覺或起因於事情無法如計畫中完成,或起因於我特別在意關心的事。而一直以來,會激起我情緒波瀾的大部分是我所深刻在意的事,其他事自然不怎麼會讓我的情緒到達爆發閾值。也深刻體會到,在不同的情緒下,看事情的角度往往截然不同,這對於近相處上往往有判若雲泥的不同發展。所以,藉著這個學生想到自己的情緒波瀾,自是希望能盡量做到不被事情影響情緒而遷怒或影響他人,而對於這塊,我當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以此篇,來誌念此位我所接觸過的情障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