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談文車站


談文。這站名十分詩意,勾起詩魂發興,醉臥黃梁。

這兩字讓我連結到說文解字的假借,是六書之中用字的方法,「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因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故一字多義,有的有借有還(假借字另造新字),有的有借無還。但無論如何,一字多義已經廣泛運用;推及一詞多義亦當如是。

不研究小學,這些訓詁對我而言是雲淡風輕的存在,偶而在風中探得一絲芬芳便雀躍不已。談文兩字,除站名外,我心中自是有其他解釋的。 

稍稍瀏覽過談文車站的簡介,如此古風的建築地處偏僻,自是鮮少人跡駐足。心中隱約知道大概是這輩子只會來一次的地方,打算趁著放假回臺北前來覽勝一番。

一幢寂寞的日式木製建築斜躺在公路旁,人煙罕至、蔓草叢生,只見列車呼嘯而過的巨響迫使這建築晃動,斑駁的外牆與梁柱讓談文車站遺世而獨立。也許,沒有過多的喧囂,亦是一種幸福。 

偶而亦需走訪這杳無人煙的地方,洞見粉飾諠譁後的初心,談談文裡文外的弦外之音。談文談文,孰與談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