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年,給了我更大的思索空間,在跟車一段時間後,我想起了:物競天擇。
物競天擇,源於達爾文的演化論,是多數人都熟悉的名詞,但有多少人思考過其中的現實與殘酷?
無可諱言我們處在一個物競天擇的社會,依靠個人的能力適應環境,這輪迴構成社會的骨幹。但矛盾的是,從有演化論到現代,這個社會無法也不能以完全的物競天擇來運行。完全的天擇過於無情,也無法被多數人接受。我在想,這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在這幾百年的時光中磨去銳角後的模樣。
對於老弱殘病存在關懷,超脫了物競天擇。老人的安養與福利或許可以說是對於他們青壯年努力的一種回饋與關懷,那對於這些一出生就被惡作劇的小孩呢?
只知道在古代他們存活的機率是很小的。
在這裡遇到的這群小孩,多有一至多種缺陷。在大多數人眼中,被定義為天生殘疾的人是個累贅、引人憐憫,而這一部分的原因可能出於不熟悉。要建立這份熟悉,要額外花不少心力與時間體會,而我正因服役而有了這個機會。在我眼中,他們依然是個璀璨的生命;在他們家人眼中,亦是。
在這一年中,或多或少接觸到這些小孩的家人。由於不曾遭遇過,我無法理解也難真正同理他們家人真正的心境,只能藉由觀察輾轉臆測。我發現,有些家長(非所有),對於他們的孩子懷有愧疚的心,這雖不致讓我震驚卻有種說不出來的悵然。
對於疾病,我喜歡用一句話來形容:「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這是天意,何能強求?不可否認醫療工作有部分很「逆天」,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道路,任誰也不能脫離這輪迴,而醫療,僅僅只是延緩老死病。
「醫師是人不是神」這是現實、是無奈。
縱使盡心盡力,也不見的能幫助病人脫離病苦。這幾年間不間斷地遇到種種故事,這些故事隨著日月的經緯沉澱在心中,起初駑鈍不以為意,逐漸沉落下的記憶若紙花堆壘成塊,到而今令我詫異的是片片紊亂的思緒竟指向同一件事。
服役後才漸漸熟悉的特教(尤其是智能障礙這類)教學,也似對抗著物競天擇般「逆天」。無論是因熱情、因責任、或因單純是工作,使我詫異的是有這麼多人在為這群被遺忘的孩子們女力,縱使他們沒有選擇,能走的路已昭然在眼前;縱使他們教了就忘,還是一而再再而三持續地教導,其最終的目的也只是要讓他們未來在社會上能保存一定的謀生能力。
成長在名利觥籌交錯的社會中不可能不浥上輕塵,而這年給我最大的改變是在這滾滾紅塵中,在進化論外,能體會更多的關懷與溫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