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7日

「平民保險王」讀書劄記

一直以來,我對於「保險」十分陌生,部份源於家人對保險的深痛惡絕XDDD,另一部份則是對於某些曾遇過業務的觀感。然而我總覺得弔詭,會不會因為我長久來刻意閃避而忽略了保險的重要性。爾後,翻閱了保險學講義,對於保險的概念稍做了解,但畢竟是教科書式的文字,對於非相關科系的人來說會覺得艱澀拗口。故而選擇了這本在「實務上」的保險書,作為認識保險實務上的一個窗口。

書中開始作者先說明單利、複利的計算,要自己弄懂各種金融商品的利息計算方式,不要被金玉其外的包裝商品所迷惑,而要自己計算各種利息來評估是否划算(例如保單中的「預定利率」當然不是定存利率)。關乎金錢的遊戲、騙局,皆設計於人的「貪」念,古今中外之人,莫不深陷於此桎梏,人性是不會變的,只是金錢遊戲的方式不同了。始以小利誘惑之,溫水煮青蛙,局中人更是難以察覺。所以對於超乎常理、不合理的報酬要戒慎計算、了解是否為騙局。

「平民保險王」這本書,作者要傳達的重點簡單明確,他所提倡的保險偏向「純」保險,回歸保險最基本的理念與功能,不要冀望藉由保險賺大錢,投資、儲蓄險沒表面上看起來划算,純保險由於保費較為低廉故而適合平民。

真正有錢人是不需要保險的,因為他們能夠負擔得起意外事件發生後的支持輔助;然而,平民就是相對自幼家貧,要如何應付各總生活開銷、雜費、貸款以至於高額保費?對於我們平民而言,錢要花在刀口上,做CP值最高的運用,而純保險由於保費較為低廉而成為平民CP值較高的選擇。保險的概念本就是藉由少許的保費來換取意外發生時的補償,若意外沒有發生自然是好事而保費就當作做功德吧......。純保險由於保費較為低廉,故較為適用於這個觀念。

書中還有提到的另一個觀點我也覺得甚為重要,就是:保費要買多少?

其實對我來說這算是資產配置的一環。身為平民快三十年來深有感觸,就是因為自幼家貧,所以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卻要自己弄懂,而不能假手他人。保險亦如是,每份保險都要弄懂投保重點、請領方式。在購買保險前要先計算倘若意外後需要的金錢,再來衡量需要買多少的保險,用最少的保費買CP值最高的保險商品。

對於初識保險的新手來說,就算熟悉理論,對於實務也是相當陌生。這本書有一大部分簡介、比較各種常見且重要保險,是非常好的入門參考資料。我所認為的重點節錄於下:

1. 「純」意外險:又稱為傷害保險,是針對被保險人由非疾病所引起且是外來、突發的意外事故導致死亡或殘廢給予保險金額(殘廢等級1-11級分別給予5%-100%)。包括主約與附約。保費與職業有關。目前產險公司也有賣意外險,且比壽險公司便宜一半以上,就算發生意外後,產險公司不續還是比壽險公司的划算。作者推薦保障起碼要1000萬,而意外醫療險買不買無所謂。

2. 一年期壽險(一年期的定期壽險):為純壽險,但市面上很難買到(南山?台銀?),為定期保險、定期壽險故比終身壽險便宜,可保證續保至95(每年購買),保障不論意外、疾病造成的一級殘廢及身故。

3. 醫療險:目前的終身醫療險大概為住院一天定額理賠1000(1-30日內)且有上限,所繳金額高,較不划算。醫療險要有住院或手術才理賠(OPD刀約1000-2000、大刀約5)。每種疾病有不同的理賠住院上限天數。類型分為住院醫療險(包含日額定額型、實支實付型、實支日額擇優給付)、防癌險、重大疾病險(7項:AMI, CABG, stroke, cancer, CKD, transplantation of great organ, paralysis ++ liver cirrhosis,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長期看護險。

4. 重大疾病險:為生前支付,若符合重大疾病的定義即一次支付,然而支付後即解約。作者建議消耗型重大疾病終身險,至少買500萬。

5. 癌症險:作者推薦一年期癌症險,最起碼五個單位或住院金一天理賠5000以上。一般而言重大疾病險不理賠Tumor in situ但癌症險大部分有理賠。

6. 強制及第三責任險:有車者必備!作者建議加買至1000(一年保費約3000)

最後關於保單的填寫及格式這本書著墨較少,不過作者有提醒「要保人」(出錢買保險者)有權變更這份保險的內容,因此若有牽涉婚姻關係要更注意此層面的填寫。此外保險受益人若填寫「法定繼承人」則會依照民法第1138條所提及的順位。這個部分我上網查了資料,找到蠻清楚的解說。「受益人」該怎麼填,才不會被扣遺產稅?

作者本身是保險業,這本書不僅闡述了保險的基本概念,也有他個人對於保險的看法。他對於保險業的看法是要細水長流,較之社會上業者業績掛帥,他所提出的看法較能站在平民的立場。因此要買保險前,真的建議可以先看看這本書有個基本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