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來印度旅遊前,只知道印度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對其歷史等卻十分陌生,唯有泰姬瑪哈陵(Taj Mahal)的龍章鳳姿,讓我毅然決然決定前往。
Agra距離德里200餘公里,乘車前往,但印度式的開車方式(各種違規)在高速公路上仍然層出不窮,使得整體車速緩慢,到了Agra竟然花了4小時!也因此,剩餘的時間就留給泰姬瑪哈陵Taj Mahal及阿格拉堡,而Itmad-ud-Daula(窮人的泰姬瑪哈陵)及月光花園便來不及探索了。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泰姬陵東側的答辯廳(Jawab),與西側的清真寺是對稱的結構,因為是為了美學的平衡所建,故沒有朝向麥加方向的壁龕(Mihrab) |
Darwaza-i rauza,為「陵墓大門」 |
泰姬陵西側的清真寺 |
沙賈汗(Shah Jahan)與愛妻Mumtaz Mahal(本名Arjumand Banu Begum)間真摯、淒美的愛情故事(Mumtaz Mahal為「宮中珍寶」之意)這幾百年來伴著潔白的泰姬瑪哈陵流傳於世。印度詩人泰戈爾《情人的眼淚》詩中讚歎其為「面頰上一滴永恆的淚珠」。
泰姬陵大門 |
再來說說沙賈汗,他原名Khurram(波斯語意為「喜悅」),他從小就是祖父阿克巴大帝最喜歡的孫子。大部分的史冊都寫到當沙賈汗還是個王子時,曾起兵叛亂,想推翻其父親賈漢吉爾(Jahangir)的統治。實際上並不是Khurram王子覺得老爸活太久,耐不住寂寞想提早繼位,這叛亂是一連串宮廷鬥爭的一環。Jahangir晚年沉迷狩獵、酗酒、鴉片而把權力下放給最後一任妻子Nur Jahan(意為「世界之光」),她甚至被授權了皇帝的印璽。雖然Nur Jahan的政治能力不錯,也解決了帝國的一些內憂外患,但Khurram王子不滿她的干政,在蒙兀兒帝國與波斯在坎大哈的戰爭中,Khurram王子不但拒絕攻擊波斯,反而起兵對Jahangir與Nur Jahan發動攻擊(怕Nur Jahan藉著毒害控制Jahangir來反對他),起兵失敗後他終是獲得父親寬恕並被遣返封地,但條件是把兩個兒子Dara Shikoh和奧朗則布(Aurangzeb)送進Jahangir的宮中作為人質。
五年後,Jahangir過世。蒙兀兒帝國承襲中亞民族的血脈與傳統,一向不是嫡長子繼承制,而是眾王子各自擁兵結盟爭權,Khurram王子在波斯貴族Asaf Khan(Mumtaz Mahal之父)的支持下,打敗繼母Nur Jahan支持的Shahryar Mirza後,在Agra登上王位,並改名為沙賈汗(波斯語意為「世界的統治者」)。印度王朝每每新王即位後皆是政局不穩、隱憂環伺,沙賈汗即位後,開始加強軍事,在齋格爾堡處蓋了大砲鑄造廠,擴編強大的軍隊。他的軍事行動遍及德干蘇丹國、錫克教的Guru Hargobind、波斯薩法維王朝、中亞、葡萄牙人等,擊退了四方的威脅、擴張帝國領土,而後也把首都從Agra遷往新建的沙賈汗納巴德(Shahjahanabad,即今舊德里),此後此城一直是蒙兀兒帝國的首都。沙賈汗長年窮兵黷武,自是徒增人民財稅負擔,但他以金融與商業上的措施平衡(大型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的出現),使帝國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
另一方面,沙賈汗時期蒙兀兒帝國的藝術和建築成就到達顛峰,優雅一致的蒙兀兒風格建築除了揉合印度及中亞伊斯蘭風格外,也融入印度教的元素(尤其是阿克巴大帝時期)。當時大部分蒙兀兒建築由紅砂岩結構修築,但沙賈汗個人更鍾意潔白的大理石,故前人所建的宮殿也可見沙賈汗時期增建的白色大理石痕跡。他在Agra修建了著名的泰姬瑪哈陵,在德里修建了紅堡、賈瑪清真寺,在拉合爾堡修建了著名的沙利馬爾花園等等。
1658年沙賈汗患病,長子Dara Shikoh攝政,但這卻引起其他兄弟的不滿,其中三子奧朗則布(Aurangzeb)率領軍隊,在薩穆加爾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鞏固其權力並坐上王位。其後沙賈汗雖病癒,奧朗則布仍然宣布他無能統治帝國,將其軟禁在阿格拉堡的八角亭中。在這漫長的囚禁生涯中,女兒Jahanara Begum照顧他直到他辭世。
傍晚,我們來到Kalakriti culture and convention centre這劇院來觀賞音樂舞台劇,隨著舞蹈與音樂演繹著沙賈汗與Mumtaz Mahal的生平與愛情,算是蠻精彩生動的。
這裡依照不同等級的座位販售不同價格的票(印象我是買platinum等級),也有提供多種語言的耳機(唯一比較美中不足的是中文語音沒啥靈魂,我有時會放下耳機直接聽),另外這裡的DM有繁體中文版本XD
接著來講講蒙兀兒帝國的歷史
中世紀時,中亞有一群騎在馬背上、講著突厥語、信奉伊斯蘭教的游牧民族部落,經過長時間的遷徙,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草原民族後形成了突厥語系民族,廣義上是「突厥人」,簡單來講是一種文化認同的概念。
蒙古西征時雖然征服了中亞並在這建立了察合台汗國和金帳汗國(欽察汗國),但蒙古統治階層人數相對少,在中亞慢慢被當地的突厥文化所同化,這些有蒙古血統的中亞人被叫做突厥化蒙古人。由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Timur)建立的帖木兒帝國曾輝煌一時,但在帖木兒過世後,由於子孫爭權奪位,帝國光輝褪色,統治力也逐漸衰落,造成各地分治,終於在1507年被烏茲別克人Shaybani Khan攻陷而滅亡。
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Babur)在幼年時(12歲)就在Aksikent城繼承了父親的費爾干納(Fergana)王位,但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一稱王後隨即面臨各地的叛亂。那時候中亞草原政局不穩,年輕的國王巴布爾透過結盟等展開了與烏茲別克人的多次征伐,雖然他有勇有謀,但中亞爭局紛亂,他陸續攻佔、又失去Samarqand、Fergana、Kabul這些地方。在巴布爾第三次失去Samarqand後,他放棄爭奪中亞,並將注意力轉移到北印度這個祖先帖木兒曾經征伐過的地方。北印度當時小王國林立又時常互相征伐,巴布爾在視察了北印度後,揮軍北印,在1526年的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巴布爾大量使用火繩槍和大炮,擊敗德里蘇丹國的洛迪王朝,接著又擊敗了拉傑普特人(Rajput),建立了蒙兀兒帝國,並遷都阿格拉,其中「蒙兀兒(Mughal)」即波斯語的「蒙古」轉音。巴布爾也不是把天賦都點在軍事及政治上,文武全才的他精通土耳其文、波斯文,對文學、藝術、音樂和園藝也有很大的興趣。他用土耳其文撰寫的《巴布爾回憶錄》中他自詡是帖木兒文藝復興的繼承者,也確實為印度帶來種種中亞的文化、建築與藝術的痕跡。
巴布爾倉促離世後,兒子胡馬雍(Humayun)繼位,Humayun這個名字意味著幸運/征服者。繼位之前,胡馬雍過著幸運、安樂的日子;然而在他登上王位後,命運卻屢屢跟他的名字開玩笑。一如往昔中亞部族習慣,新王威望不足,並不被大部分的權貴接受,因而叛亂連連,他也疲於各地鎮壓。在1540年,蘇爾王朝的統治者舍爾沙趁胡馬雍出征古吉拉特邦時發動連連攻勢,最終攻占德里,在四處無援下,胡馬雍只得流亡波斯(蒙兀兒帝國暫時滅國)。流亡波斯時,溫和的胡馬雍變得堅強,學習中亞的軍事特長。1545年,胡馬雍在波斯薩非王朝的國王Tahmasp I的支持下招兵買馬,攻佔喀布爾,以其為基地,四處征戰後帶著大軍重返印度,在1546年「重新建國」,恢復了蒙兀兒帝國的統治。然而命運還是一再跟他開玩笑,他重登王位的隔年,抱著書被長袍絆倒,從現在在新德里的圖書館舍爾沙閣(Sher Mandal)樓梯上跌落而不幸過世。
胡馬雍的兒子阿克巴(Akbar)大帝繼位,雄才大略的阿克巴創造了蒙兀兒帝國最強盛的輝煌時代。他即位之初依舊是叛亂四起,阿克巴平定了紛亂的印度各部族。阿克巴深知,若是沒有印度教的支持,在印度的統治不會長久、也不會穩定和平、更遑論建立強盛的帝國。因此阿克巴改變了百年來穆斯林統治者的做法,在宗教上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兼容各種宗教,自己則與拉傑普特(Rajput)公主結婚,也參與印度教的慶典,他成功促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這種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元素的融合稱作蒙兀兒藝術風格。阿克巴大帝也建立了Mansabdar軍事系統、完善火器大砲的使用、實施社會政治改革,本人也對機械、繪畫、音樂等極富興趣。翻讀史料時,最讓我訝異的是文武全才的阿克巴大帝被推測患有失讀症,他無法讀寫,但會讓人讀書給他聽,聰明的他用這種方式博通各式經世之學與文藝史料。在阿克巴大帝後,賈漢吉爾(Jahangir)繼位,基本上延續了穩定的政局、繁榮的經濟,並大力推廣藝術文化。
在沙賈汗後繼位的奧朗則布Aurangzeb,是個能力卓絕的君王,內政、軍事有條不紊。他的軍事才能十分卓越,在他的統治下蒙兀兒帝國的疆域達到最鼎盛;內政方面,當時蒙兀兒帝國經濟繁榮,興盛的製造業帶出原始工業的樣子。但在宗教上,跟蒙兀兒的前幾代君王們相比,由於Aurangzeb是個虔誠的穆斯林,也更偏向以穆斯林思想統治國家,而較前幾任君王更少宗教寬容。Aurangzeb之後,蒙兀兒帝國便由盛轉衰,繼承者能力上難以比擬Aurangzeb,在Aurangzeb臨終前也預見了這個情形,但再也無法挽回蒙兀兒帝國逐漸衰落的事實......
阿格拉堡 Agra Fort
冬季的印度真是霧靄繚繞,這早上拜訪阿格拉堡時,遠遠只見晨霧中隱約砂紅色的巨大身影矗立。
阿格拉堡前身是洛迪王朝的堡壘,1526 年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後,巴布爾在此修建了一口階梯水井,1530年,胡馬雍在此加冕。而現在所見阿格拉堡大致的面貌(城門和城牆等)是阿克巴大帝用拉賈斯坦邦的紅砂岩建於1566年,阿格拉堡即成為蒙兀兒皇室宮殿,後來沙賈汗又依照自己的喜好為這座堡壘增添了白色大理石的建築。
Diwan-I-Am 公眾謁見廳(皇帝聆聽大眾申訴處),Diwan/Divan即為議事廳之意 |
Diwan-I-Am 公眾謁見廳 |
Diwan-I-Am 公眾謁見廳 |
Machchi Bhawan |
Musamman Burj是沙賈汗Shahi Burj為愛妻Mumtaz Mahal所建的八角樓。沙賈汗晚年被兒子奧朗則布囚禁在此八角塔下方的房間,只能透過小窗戶遙望河對面的泰姬瑪哈陵 |
Diwan-e-khas 私人謁見廳(皇帝聆聽政事處) |
Musamman Burj內部下層的Pachisi court |
Jaharana ara pavilion,這裡應該是可以遠遠眺望泰姬瑪哈陵的,不過霧真的太大只看的到白牆 |
Jaharana ara pavilion,這裡應該是可以遠遠眺望泰姬瑪哈陵的,不過霧真的太大只看的到白牆 |
Anguri Bagh,是皇帝的休息場所 |
Anguri Bagh前的大浴池,宮廷遊樂用? |
鏡宮 Shish Mahal,為沙賈汗所建 |
紅砂岩建成的Jahangir palace |
紅砂岩建成的Jahangir palace |
紅砂岩建成的Jahangir palace |
Jahangir palace內典型的蒙兀兒風格建築,融合了伊斯蘭教及印度教風格 |
典型的蒙兀兒風格建築,融合了伊斯蘭教及印度教風格 |
滴漏狀的建築裝飾即為印度教風格 |
Jahangir的浴缸 |
最後來一張Jahangir palace的外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