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義大利遊記 Firenze 佛羅倫斯

記得那翻著鵝黃簡策的初更靜謐清明,楮墨載著Firenze這「繁榮之城」的興衰,不禁在一旁的薄紙揮毫落下幾筆。自始就對這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有著莫名的憧憬,也十分期待造訪Firenze時浥上些文藝復興的餘韻。 

散步在佛羅倫斯舊城稱不上寬敞的街道,及目是韶華淬染過的磚牆與文藝復興時代特有的典雅,這氛圍非是特別渲染,而是無形地融在建築、巷衖中在自然也不過了。 

佛羅倫斯舊城區是雙腳需稍稍活動的旅程,從豔陽高照走到斜陽無限,再走到夜幕低垂、街燈初上,我始發覺偌大的佛羅倫斯舊城區,無論新舊建築,牆上都有古典街燈熠熠發光。典雅的燈籠型燈罩被雕花的燈柱托著,鵝黃的燈光灑落滿城文藝、氤氳了我探古的幽情。

佛羅倫斯位於Toscana,最早是伊特拉斯坎人的居地,先後被羅馬、拜占庭、神聖羅馬帝國等統治,十三世紀時政教紛爭,政權先後落入Albizzi家族(1382-1433)Medici梅迪奇家族(1434-1737)手中。

House of Medici 梅迪奇家族

梅迪奇家族是影響歐洲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家族,講到佛羅倫斯怎能不提一下!下面來段Medici家族簡單的歷史,沒興趣的請跳過吧XD

佛羅倫斯路上看到,貌似是Medici的家徽之一

Medici為醫師起家(家族名源於醫學"Medicine"),而後經商、從事羊毛加工及紡織公會。到了Giovanni de' Medici開始發展銀行金融業務(最早的銀行家就是提供換匯!),自此家族開始興旺,藉其雄厚財力逐漸從銀行業跨足政治,權傾佛羅倫斯共和國(Medici家族多Cosimo用財富安插自己黨羽在共和政府間接控制議會) 

Giovanni的兒子Cosimo de' MediciLucca戰爭失利被囚於領主宮後被流放(第一次Medici家族被逐出佛羅倫斯),回城後於1434年擊敗握有政權的Albizzi家族,開始Medici家族統治佛羅倫斯的時代。Cosimo1454年與米蘭公爵Francesco I Sforza(米蘭著名的Sforza家族開創者)簽訂了洛迪和約,結束了米蘭繼位戰爭也帶來義大利北部多年的和平與繁榮,而Cosimo也被稱為佛羅倫斯的「國父」及「平民的保護者」。

Cosimo的孫子「華麗者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除了一樣間接控制佛羅倫斯的議會和政務,更贊助許多藝術家、詩人、科學家,如Sandro BotticelliLeonardo da VinciAndrea del VerrocchioMichelangelo,促成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

1478年發生著名的「帕齊陰謀」,Medici的政敵帕齊家族Francesco de' Pazzi和比薩大主教Francesco Salviati策劃在聖母百花大教堂襲擊Lorenzo和他的兄弟GiulianoGiuliano當場慘死而Lorenzo幸運地輕傷逃脫。事後帕齊家族被逐出佛羅倫斯且上述兩位謀劃者被吊死於領主宮前。此事件造成羅馬教廷的憤怒,在懲處未果後集結軍隊討伐佛羅倫斯,最後Lorenzo以外交手腕與金錢說服拿坡里王國而解決危機、帶來和平。

雖然Lorenzo在外交與文藝方面極具天賦,但在軍事及財政處理並不擅長,除了造成佛羅倫斯軍備疲弱外,家族銀行也經營不善累積壞帳而破產。

Lorenzo的年代是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在其過世後,文藝復興的中心便由佛羅倫斯逐漸轉往羅馬,而Medici家族也被道明會狂熱教徒Savonarola逐出佛羅倫斯(反對Medici及當時教宗亞歷山大六世,這教宗是很有爭議的Rodrigo de Borja/Borgia),雖然幾年後Savonarola倒台後Medici便回來繼續統治了。在Lorenzo之後的Medici家族一樣是貴族身份,甚至出任過幾任教宗,家族獨裁統治佛羅倫斯及Toscana將近300(1434-1737)

Basilica di San Lorenzo聖羅倫佐大教堂,四世紀時已建立,在1461年重建後成為了Medici家族舉辦婚喪喜慶或宗教儀式之地
Cappelle Medicee 梅迪奇小聖堂,建於16-17世紀,為Medici的家族陵墓,王子小聖堂有一個59公尺高的穹頂

Piazza del Duomo 主教座堂廣場

玩過刺客教條II,主角Ezio Auditore的故事從橫跨Arno river的老橋街頭鬥毆到印象深刻的探索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喬托鐘塔,都在佛羅倫斯這個城市

聖母百花大教堂、喬托鐘塔、聖若望洗禮堂這組建築位於主教座堂廣場,是佛羅倫斯的中心。建築群以白色、綠色、甚至粉紅色的大理石堆砌、鑲嵌而成,整體和諧、一致,錯綜的顏色卻有淡雅的色澤,不僅不會讓人眼花撩亂,更捎來和平、定靜的感覺。

大教堂與鐘塔皆能登頂,可以遠眺佛羅倫斯市景與近距離欣賞獨特的穹頂和穹頂內部的濕壁畫。建議想登頂要預先買票,這次去洗禮堂北側的售票處(Antica Canonica di San Giovanni)排隊後才發現沒有預先買不可能買到想要時間點的票,尤其是穹頂的登頂更是早早售罄。不過我們計畫眺望佛羅倫斯的地點還有我最期待的Piazzale Michelangelo

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 聖若望洗禮堂

聖若望洗禮堂是建築群中歷史最悠久的,7世紀時已存在,於11世紀時改建成如今模樣,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洗禮堂,幾乎所有佛羅倫斯人都在此受洗。 

洗禮堂為白色正八稜柱的羅馬式建築,外牆以白及綠色大理石堆砌。正南、正北和正東三面設有大門,其三扇銅門上鐫刻著《聖經》的浮雕鑲板,Lorenzo Ghiberti設計了第一扇銅門,接著在鑄造東側銅門時,他屏棄前一扇門的設計,改為十片鑲版且浮雕全部鍍金。後世Michelangelo認為此門巧奪天工,稱其為「天堂之門」,敞開此門即揭開了文藝復興時代。目前建築的東門是贗品,正版的天堂之門在教堂博物館中。

東側的Porta del Paradiso天堂之門
天堂之門的這四幅浮雕鑲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分別是Adamo ed Eva亞當與夏娃、Caino e Abele該隱和亞伯、Noè諾亞、Abramo亞伯拉罕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有個曲折的故事,初始由建築師Arnolfo di Cambio始建於1296年,曾因黑死病一度中斷,而原先設計圖上有的圓頂也因工程困難而頻頻倒塌,當時有人唱衰蓋好這個圓頂是不可能的任務。

直到1418年出了個天才建築師Filippo Brunelleschi,發明、設計了創新的建築工藝,融入哥德式尖拱和飛扶壁的概念於穹頂(當時佛羅倫斯禁止使用飛扶壁,他是借用其概念再創新),以「魚刺式」建築法建成了舉世聞名的羅馬式八角穹頂,最後在1436年完工;穹頂內為畫家Giorgio Vasari所繪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

相傳百年後Michelangelo見到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後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穹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立面為十九世紀Emilio De Fabris設計的哥德復興風格,使用不同深淺的白、綠、粉紅色大理石堆砌與鑲嵌,上面雕琢了許多精緻的雕像,立面色彩繽紛卻和諧。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立面為十九世紀的哥德復興式風格,使用不同深淺的白、綠、粉紅色大理石堆砌與鑲嵌,站在教堂前面要完整地拍進去真的很困難

 Campanile di Giotto 喬托鐘塔

聖母百花大教堂旁高聳的鐘塔,高84.7公尺,由文藝復興的開創者Giotto1334年所設計。是正方形為底的柱型結構,為哥德式建築,外牆以白色大理石為底,搭配與教堂一致的綠色及粉紅色大理石,一眼就可辨認是同個建築群,坐落在教堂旁邊顯得清新脫俗,登頂後可看到聖母百花大教堂美麗的大圓頂。

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立面右側的喬托鐘塔
喬托鐘塔上有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鑲嵌和精緻的雕飾

Ponte Vecchio 老橋

為了欣賞佛羅倫斯的夜景,穿過店鋪叢立的老橋到Arno river南岸,橋上真是人潮眾多!在橋中央Benvenuto Cellini的雕像旁,恰好一覽西墜的夕陽伴著對面Ponte Santa Trinità天主聖三一橋波光粼粼。

日落時分Arno河畔人潮擁擠,對面Ponte Santa Trinità天主聖三一橋上也滿是行人,天主聖三一橋興建於1567-1569年,1944年被德國軍隊摧毀。於1958年重建時使用從Arno river打撈的原來的石頭或同一採石場的石塊
老橋日落

異於其他拱橋,老橋上兩側排列著比鄰的商店,中間才是供人行走的路,且只有橋中央有視野能探頭望見河景。遠望老橋,若不知其歷史,會覺得是跨越河面設計凹凸不一致的神奇房屋群。

河岸拍老橋西面
在Ponte alle Grazie恩寵橋夜拍老橋東面。圖中也可見老橋上層的瓦薩利走廊到河岸後呈L型連接烏菲茲美術館。恩寵橋車子過去會震動,很難長曝啊!

橫越佛羅倫斯的Arno river時而溫馴、時而氾濫,曾摧毀橋樑無數。老橋是橫跨在Arno river上最古老的一座橋樑,羅馬時代就存在,歷經多次洪水損毀,現今模樣是1345年被重建,也是佛羅倫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沒有被破壞的橋。

16世紀時Medici家族有個獨裁的強人 - 佛羅倫斯公爵Cosimo I de' Medici科西莫一世,曾平內亂、贏得Lepanto戰役、併吞Siena、避免成為西班牙傀儡等,後就任第一代托斯塔納大公。

Cosimo I想從Arno river對岸的住處彼提宮(Palazzo Pitti, Cosimo I1549年買下作為住宅)來往辦公的機構領主宮/舊宮(Palazzo Vecchio),卻擔心危險不欲經過公眾地區,故委任Giorgio Vasari修建了封閉式、能遮風避雨的「瓦薩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從彼提宮經過老橋上層的封閉式走廊,連接了Galleria degli Uffizi烏菲茲美術館(烏菲茲宮)最後到達舊宮。這實在完美顯示有錢有勢的狂與任性,直接動用公帑蓋一條空橋連接家裡和政府辦公處!

老橋東側面的上層(圖片右上)為瓦薩利走廊

老橋上的店鋪最初肉鋪、染坊聚集,後第三代托斯塔納大公Ferdinando I不想每天經過肉鋪髒亂處,故令其改為黃金珠寶店並延續至今。

老橋上的金飾珠寶店
老橋上滿滿的人潮與店家
老橋西側橋中央Benvenuto Cellini的雕像,其為金匠、畫家、雕塑家、戰士和音樂家

Abbazia di San Miniato al Monte 聖米尼亞託大殿

走過人聲鼎沸的老橋,沿著古典的Via de' Bardi這條路走會先穿過城門Porta San Miniato,接著沿著Via del Monte alle Croci緩步上小山丘。沿途的遊客或當地人多目標明確且一致,一齊前往小丘上的Piazzale Michelangelo米開朗基羅廣場觀看落日餘暉與夜景。

城門Porta San Miniato

隨著眾人的步伐,起先也是計畫前往米開朗基羅廣場,然而後來一時不察陰錯陽差就停駐於聖米尼亞託大殿前的廣場上。當時只覺與事前上網查閱略有不同卻道不出奇怪處,再加上映入眼簾者一樣是佛羅倫斯的夕燒與日落後的魔幻時刻,顯眼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鐘塔、舊宮與梅迪奇小聖堂錯落在佛羅倫斯的幻夜歷歷如繪。有此暮色,縱使走錯地方,又有何妨?

聖米尼亞託大殿前廣場眺望佛羅倫斯市區

我坐在大殿前的階梯上靜靜看著天光變著魔幻色彩,或黃或橙或紅或紫,爾後漸趨於湛藍、深藍,而城市亦華燈初上。聖米尼亞託大殿前的階梯上人潮亦不少,或話語輕談;或高歌旋舞;或享用美食;或互相依傍,眺望著餘暉下初夜佛羅倫斯的人們,沾浥一身悠閑。

Abbazia di San Miniato al Monte 聖米尼亞託大殿前的階梯上坐著或歌或語或食的一群人,一齊欣賞佛羅倫斯的黃昏

走下小山丘,身旁一群義大利人,高唱著聽我不懂的歌詞配著不諳的曲調,嬉鬧躍布而下,輕鬆地享受這個陶醉的夜晚。讓我想到那情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Palazzo Vecchio 舊宮.領主宮

Palazzo della Signoria領主宮建於1299年,為佛羅倫斯的市政廳,上方也曾被當成監獄(囚禁過國父Cosimo de' Medici,刺客教條II中Ezio Auditore的老爸Giovanni Auditore也被囚禁在此過),建築為厚重羅馬式有鋸齒城垛的堡壘,後曾經擴建過,故塔不在建築物的正中央。Medici家族曾將領主宮買下來當住宅(真的權/錢卿一時啊),但當Medici家族將府第遷往彼提宮後,此處就稱為「舊宮」。

 

Piazza della Signoria 領主廣場

為舊宮前的廣場,有著眾多的雕像。除了舊宮前著名的Michelangelo大衛像複製品(原雕像在1873年被移進Galleria dell'Accademia 學院美術館)及海神雕像外,也有前述第一代托斯卡尼大公Cosimo I de' Medici的騎馬雕像,可惜騎馬雕像在整修,銅像的頭暫時被拿下來(更可惜的是忘了拍到)XD

左側為Michelangelo的大衛像複製品,右側為Hercules and Cacus海克士和卡庫斯
海神雕像

舊宮前的Loggia dei Lanzi傭兵涼廊,原為德國僱傭軍駐紮處,後屋頂被改為Medici家族觀看廣場的專用座位,現在是一座露天雕塑和文藝復興藝術的美術館。

Loggia dei Lanzi 傭兵涼廊,左方為烏菲茲美術館

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 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級

正前方為Patroclo e Menelao 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左後方為Thusnelda;右後方為Ulpia Marciana
Ratto delle sabine 強擄薩賓婦女,描述羅馬建城之初男多於女,羅馬男人到鄰近的Sabines搶奪女人的故事
Ercole e il centauro Nesso赫剌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戰鬥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di Firenze 聖十字聖殿

是方濟各會在佛羅倫斯的教堂,傳說是由聖方濟各本人於1294年親自創建,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立面是19世紀哥德復興式的建築,類似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各種大理石鑲嵌,由猶太建築師Nicolò Matas建造。這座教堂前方為聖十字廣場,此地原為城牆外的沼澤。

這座教堂中安葬著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例如MichelangeloGalileo(伽利略)、Machiavelli,因而被稱為義大利的先賢祠。可惜晚上繞來這的時候廣場在整修堆滿雜物,無法好好拍攝聖十字聖殿宏偉的完整模樣。

正中上方有一顆大衛之星,是猶太文化的象徵
但丁雕像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共和廣場 

共和廣場最醒目的便是拱門與前面的旋轉木馬了!原是古羅馬城鎮的廣場,後成為猶太區,如今附近為商店、餐廳、咖啡廳區,而Arco del Triunfo凱旋門為慶祝佛羅倫斯成為義大利首都而於1895年建造。

越過Arco del Triunfo拱門為精品區
Colonna dell'Abbondanza 豐饒女神之柱

Basilica di Santa Trinita 天主聖三聖殿

Basilica di Santa Trinita 天主聖三聖殿
天主聖三聖殿對面拉小提琴的藝人妹紙
Museo Casa di Dante 但丁故居

但丁是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以史詩《神曲》留名後世,被稱為至高詩人,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

但丁出身於貧困、沒落的貴族。人生若只如初見,想不到但丁9歲時在Santa Margherita教堂緣慳一面的女孩Beatrice,卻是他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愫、是一生朝思暮想的倩影。幾年後Beatrice在家族的安排嫁給門當戶對的銀行家,不久後卻紅顏薄命,聽到這個消息的但丁也心碎了,正是那一曲釵頭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而後愛好自由獨立的但丁在1301年因政治對立被放逐。文章憎命達,流放異鄉時,但丁將一生恩怨仇人及對Beatrice的思慕寫進著名的《神曲》中,描述其在地獄、煉獄、天堂遊歷的經過,而終其一生再也沒有回到佛羅倫斯。《神曲》以托斯卡納方言寫作(佛羅倫斯當地語言),稱其為義大利文,這膾炙人口的史詩眾人爭相閱讀,語言就隨之流傳,為現代義大利語奠基,為義大利語之父。

但丁故居位於聖瑪格麗塔路1號,為有中世紀塔樓的房屋,1911年改為博物館,目前無法確定是否就是但丁當時居所。但比較為人所信的是他的家後來被改做一間餐館Trattoria del Pennello。

但丁故居前地板上的但丁頭像,灑水後但丁的側臉浮現出來
但丁故居塔樓,目前改為博物館
但丁故居Trattoria del Pennello旁的門,但沒拍到店....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人才輩出,古蹟星羅棋布在這古典雅致的城市,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要探索完這幾百年璀璨的堆累實是不可能,以我的步調要好好探索大概要花上好幾天吧!然而於城市中散策,遇到古典的建築仍會不禁停步留影,下面許多圖也是當下匆匆按個快門,回來對照圖片才知其廬山真面目。

位於新市場涼廊旁的Fontana del Porcellino 野豬噴泉,據說摸野豬鼻子會帶來好運!?(國外這類傳說也不少嘛!)
Chies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聖母堂
右方為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巴杰羅美術館,曾經用作軍營和監獄;左方是Badia Fiorentina - Monastero巴迪亞教堂的塔。這兩個建築的塔樓也能在米開朗廣場那附近遠遠瞭望到(這我當時不知道,回來看圖對照才發現)
Fondazione Franco Zeffirelli Onlus,是個博物館
新聖母大殿前的Obelisco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 新聖母大殿

義大利也是眾多美食與Gelato的天堂,雙腳遊覽城市間,自然也是不能錯過!

超好吃的義式冰淇淋店Festival del Gelato,算是我這趟義大利旅遊吃過最好吃的一間Gelato
Gelato的口味繁多,就這樣整整三、四大櫃可以選擇!不止這家,其他Gelato店也幾乎都是口味如此多~
許多口味乾脆直接放實體在上面,一看就知道是啥口味!
這裡點Gelato的方式是先點要幾球多大的杯子或餅乾,結帳後再拿收據來選口味
Gelato濃厚的口味真的吃過終身難忘,在臺灣還沒吃過可以比擬的冰淇淋

Panini con Lampredotto 牛肚包佛羅倫斯傳統美食,這家是在但丁故居附近賣牛肚包的餐車,老闆很歡迎拍照XD

Panini con Lampredotto 牛肚包
Lampredotto Truck
Ristorante La Grotta Toscana的義大利麵
T-bone Steak丁骨牛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